據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和上海期貨交易所(上期所)公布的鎳庫存數據顯示,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鎳庫存先是在3月6日沖破199,410噸,創(chuàng)2021年6月以來新高,隨后小幅回落至197,826噸;而同一時間段內,上海期貨交易所(上期所)的滬鎳庫存卻持續(xù)走低,截至3月7日當周降至30,152噸,為2023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。這一"外高內低"的庫存格局,折射出全球經濟復蘇節(jié)奏錯位下鎳產業(yè)鏈的深層矛盾。
LME庫存的異常累積與鎳礦供應周期密切相關。印尼作為全球最大鎳出口國,其2024年鎳礦出口配額較去年縮減12%,導致國際海運鎳精礦到港周期延長。此外,歐洲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預期引發(fā)短期需求疲軟,LME鎳現貨合約持倉量從年初的24萬手降至19萬手,顯示投機性買盤減弱。庫存積壓主要集中在鎳塊和鎳豆等初級形態(tài),反映出冶煉廠因加工利潤低迷而放緩生產節(jié)奏。
反觀國內滬鎳市場,庫存快速下滑背后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強勁需求的直接拉動。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數據顯示,2024年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8.9%,其中三元鋰電池裝機量占比提升至35%,帶動鎳消費量環(huán)比增長12%。更關鍵的是,國內鎳礦進口量連續(xù)兩個月同比下降超20%,而印尼鎳礦RKAB新規(guī)下合規(guī)礦源緊張,進一步加劇了國內供應缺口。上期所庫存下降2.47%的背后,實則是進口鎳板到港量減少與下游企業(yè)加速補庫的雙重作用。
這種國內外供需錯配正在重塑鎳價定價體系。LME鎳現貨升貼水從去年同期的+15美元/噸轉為-3美元/噸,顯示國際市場供過于求壓力;而上海保稅區(qū)鎳溢價卻攀升至28美元/噸,創(chuàng)2022年以來新高。金川集團人士透露,國內不銹鋼企業(yè)為保障生產,已提前完成二季度鎳原料采購,導致現貨市場可流通量驟減。此外,人民幣貶值預期下,部分外資通過滬鎳期貨進行的套利交易減少,進一步收縮了市場流動性。
庫存結構的差異還暴露出全球鎳產業(yè)鏈的脆弱性。LME庫存中近60%為鎳锍(Nickel matte),主要用于長協(xié)價結算,而滬鎳庫存全部為精煉鎳,直接對應現貨市場需求。當國際鎳礦供應收緊與國內新能源需求爆發(fā)形成剪刀差時,兩種庫存體系的價格傳導機制出現斷裂。國泰君安期貨分析認為,當前LME鎳價與滬鎳主力合約價差已擴大至1200美元/噸,若這種趨勢持續(xù),可能引發(fā)跨市場套利窗口重新開啟。
值得注意的是,庫存數據的波動正在影響市場預期。LME鎳庫存高位雖緩解了市場對短期供應短缺的擔憂,但長期來看,印尼RKAB新規(guī)實施后,全球鎳礦平均品位將從1.2%降至0.9%,意味著同等產量的鎳精礦金屬量將減少25%。而國內鎳收儲計劃的推進速度加快,2024年首批收儲規(guī)模已達5萬噸,相當于國內全年消費量的15%,這為滬鎳庫存筑底提供了支撐。
當前鎳市正處于多空博弈的關鍵期:國際市場上,LME庫存高位與經濟衰退預期形成對沖;國內市場,新能源產業(yè)爆發(fā)與進口受限構成基本面支撐。隨著美國通脹數據反復與美聯(lián)儲政策轉向預期升溫,鎳價波動率或將進一步擴大。對于產業(yè)鏈企業(yè)而言,構建"內外盤套保+長協(xié)價+庫存管理"三位一體的風險對沖體系,已成為在新一輪鎳價震蕩周期中生存的關鍵。
【免責聲明】: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刪稿郵箱:info@ccm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