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首個交易日,光伏設備板塊表現活躍,早盤一度漲超2.5%,多只個股強勢漲停。這一行情背后,既有國內政策調整引發(fā)的搶裝潮驅動,亦受海外突發(fā)事件導致的供應鏈擾動影響。受訪機構認為,短期內產業(yè)鏈價格有望維持高位,但隨著政策窗口期關閉及產能釋放,下半年市場或將面臨回調壓力。
政策倒逼搶裝潮 支撐短期需求爆發(fā)
今年1月,國家發(fā)布兩項重磅新政:《分布式光伏發(fā)電開發(fā)建設管理辦法》明確4月30日前并網的工商業(yè)分布式項目(容量低于20MW)仍可享受全額上網固定電價補貼,此后并網項目需轉為"自發(fā)自用+余電上網"模式;另一文件則規(guī)定5月31日后新并網項目全面參與市場化競價。政策切換窗口催生"末班車效應",自2月下旬起,分布式光伏組件需求激增,交貨周期顯著延長。
數據顯示,Topcon系列分布式組件價格較2月中旬低點已上漲超20%。
地震沖擊供應鏈 硅片價格意外攀升
供應鏈端突發(fā)擾動進一步加劇供需緊張。3月28日緬甸7.9級地震波及中國西南地區(qū),云南超90%的拉晶基地因斷電、設備損毀導致減產。盡管四川地區(qū)快速復產,但較原計劃縮減5%。
受此影響,頭部硅片企業(yè)3月底率先提價,TCL中環(huán)4月1日宣布183mm硅片調漲0.07元至1.3元/片,210系列同步上調0.05元。市場擔憂,硅料價格回暖或將傳導至全產業(yè)鏈。
機構研判現分歧 短期熱度難掩長期隱憂
多家券商認為,政策紅利窗口期內產業(yè)鏈仍有上行空間。國金證券指出,玻璃環(huán)節(jié)4月盈利有望改善,頭部電池片企業(yè)已實現扭虧為盈,疊加新能源市場化交易新政落地預期,板塊估值正處于修復通道。國泰君安則強調,當前行業(yè)處于基本面底部,供給側出清與需求側催化形成共振,漲價趨勢或延續(xù)至二季度末。
不過,市場對下半年走勢預警漸起。中原證券提示,隨著5月31日政策過渡期結束,新建項目將直面市場化電價競爭,疊加歐洲庫存高位及東南亞產能釋放,Q3光伏出口可能承壓。此外,部分企業(yè)通過海外融資轉移產能至墨西哥、沙特等地,或延長行業(yè)出清周期。
【免責聲明】: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刪稿郵箱:info@ccm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