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6日,中國商務部新聞發(fā)言人何亞東明確表態(tài)“加快稀土出口審批、促進合規(guī)貿易”,標志著中國稀土政策正式進入??“精準調控”時代??。這一調整并非簡單的“放松管制”,而是基于三重戰(zhàn)略考量的主動布局:
??平衡國際壓力與資源主權??:在美歐持續(xù)施壓“稀土武器化”指控的背景下,中國通過加速審批民用需求(如新能源汽車、機器人),既回應國際供應鏈焦慮,又避免資源賤賣,維護定價權。
??分化西方陣營??:對歐盟、越南等市場開放“綠色通道”(審批周期縮短至30-45天),但嚴控美國軍工企業(yè)(如洛克希德·馬?。┑南⊥莲@取,迫使西方陣營在“供應鏈安全”與“技術脫鉤”間陷入兩難。
??技術壁壘鞏固??:通過出口審批追溯體系(如“一批一證”制度),強化對稀土終端用途的穿透式監(jiān)管,嚴防軍用領域滲透,同時推動稀土回收技術國際標準制定,鞏固中國在稀土精煉領域90%的全球產能優(yōu)勢。
??一、全球產業(yè)鏈重構:短期紓困與長期博弈的交織??
商務部的政策調整正在引發(fā)全球稀土供應鏈的連鎖反應:
??短期價格分化與區(qū)域博弈??
??歐洲市場??:車企獲臨時出口許可后,氧化鏑價格從峰值850美元/公斤回落至720美元/公斤,但較4月仍上漲70%。寶馬、大眾等企業(yè)生產線逐步恢復,但需接受中國對最終用途的持續(xù)監(jiān)控。
??美國困境??:通用、福特稀土庫存僅剩2-3周,特斯拉擬將電機產線遷至中國以規(guī)避供應鏈斷裂風險,但面臨技術泄露審查壓力。
??新興市場崛起??:越南承接中國磁材加工產能轉移,成為稀土中間品加工新樞紐,2025年對華稀土進口量同比激增35%。
??中長期格局重塑??
??需求驅動新賽道??:人形機器人(單機耗稀土3.2公斤)、低空經濟(eVTOL磁材年需求增長50%)等新興領域拉動全球高性能釹鐵硼需求,預計2025年突破13萬噸,中國頭部企業(yè)(北方稀土、中國稀土)市占率將達75%。
??資源與技術雙壁壘??:美國MagNex無稀土永磁體研發(fā)量產推遲至2027年,而中國鈰磁體技術已實現代差優(yōu)勢,直接沖擊西方“去稀土化”路線。
??二、資本暗戰(zhàn):市場情緒反轉與價值重估??
政策調整直接觸發(fā)資本市場劇烈波動:
??A股稀土板塊分化??:北方稀土、廣晟有色等擁有中重稀土資源的企業(yè)股價逆勢上漲(北方稀土Q1凈利潤同比暴增727%),但磁材加工企業(yè)因成本壓力回調。
??國際資本博弈??:歐洲基金加速布局中國稀土ETF,6月外資凈流入環(huán)比增長42%,押注中國政策紅利釋放;而美國對沖基金大舉做空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(yè)(環(huán)保審批停滯致股價暴跌28%)。
??三、風險預警:高波動時代的“三重不確定性”??
??地緣沖突外溢??:緬甸克欽邦沖突復發(fā)概率達40%,若稀土運輸再度中斷,離子礦價格或反彈15%,沖擊全球供應鏈。
??技術替代沖擊??:日本鐵氧體磁材性能已達釹鐵硼80%,若成本下降30%,可能削減中重稀土需求,倒逼中國企業(yè)加速鈰磁體技術產業(yè)化。
??政策執(zhí)行偏差??:地方審批尺度差異可能催生“合規(guī)性灰色交易”,需防范偽報瞞報、“第三國”轉口等走私風險。
??四、未來展望:規(guī)則輸出與資源主權的終極競賽??
中國稀土新政的終極目標,是通過??“精準調控+規(guī)則輸出”??重構全球競爭范式:
??規(guī)則話語權??:推動稀土追溯系統(tǒng)與CPTPP等國際標準互認,削弱西方“長臂管轄”,為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積累籌碼。
??資源生態(tài)閉環(huán)??:與中亞簽署綠色礦產協議(如哈薩克斯坦輕稀土進口占比提升至35%),降低對緬甸礦依賴,構建多元供應體系。
??技術代差鎖定??:禁止稀土萃取分離等4項核心技術出口,主導ISO稀土回收標準制定,確保產業(yè)鏈附加值留存國內。
【文中數據來源網絡,觀點僅供參考,不做投資依據!】